14家企业因行贿失投标资格
本报1月16日讯(记者 李保光通讯员 王海声) 2014年3月,一绿化工程企业伪造无行贿犯罪记录证明参与招投标,检察机关及时发现并通知招标部门,当场取消该企业投标资格。1月16日,记者从市检察院获悉,通过行贿档案记录查询,2014年全市共14家有行贿记录的企业失去投标资格。
2014年3月,黄岛区人民检察院受理了青岛某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申请。经查询,检察官发现该公司因单位行贿犯罪曾于2012年被法院作过有罪判决。在该企业工作人员离开后,黄岛区检察院检察官及时向相关单位通报了这一查询结果。次日,该院接到了有关单位的回复,称该企业刚刚在招投标中递交了“无行贿犯罪档案告知函”。检察官迅速进行核查,发现该告知函系涉事企业伪造。据此,黄岛区行政许可中心当即取消了该企业的投标资格。
据了解,2013年以来,市检察院在全市两级检察院设立了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办公室。该院及所属的10个基层检察院还分别与各辖区内的财政局、行政许可中心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在国家投资、政府采购等项目的招投标过程中推行行贿犯罪档案查询,实行资格认证前置,有效阻止了有污点单位和个人的进入。
据统计,自推行该机制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共录入信息66条,其中贿赂犯罪信息53条,贿赂行为信息13条。其中,2014年共接收社会查询6000余次,98%的查询来自单位,查询主要集中在招投标、政府采购、资质审核等领域,其中最主要的领域在项目招投标环节。通过行贿档案记录查询,2014年全市共14家有行贿记录的企业失去投标资格。据介绍,行贿犯罪信息的查询期限为10年,只有当单位犯罪自法院判决、裁定生效之日起,个人犯罪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起,超过10年的,行贿犯罪信息才不再向社会提供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