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严抓工程招投标违法违规31家单位受处罚
记者17日从市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办公室了解到,截至11月30日,市公共资源交易大厅完成政府采购和工程交易业务1500余项,交易金额379亿元。其间,为保证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共对31家违法违规单位进行了处罚,累计处罚金额240万元,为我市历年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违法违规处罚最严厉的一年。
作为全市公共资源交易的管理部门,今年以来该办在多措并举,全力改革,堵塞招投标全环节漏洞,进一步遏制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投标中普遍存在的排斥潜在招标人和围标串标等现象,保证公共资源交易的公平、公正。
取消现场报名环节。除地铁、机场等重大项目外,其他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均取消了现场报名环节,投标企业可凭CA证书从公共资源交易网上自由下载招标文件、自主参与招投标活动,没有任何的审查环节和缴费环节,既节约了投标人的投标成本,又保证了投标人的信息保密,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现象的发生。
改革投标保证金缴纳方式。一方面全面取消了勘察、设计、监理、代建等服务类项目投标保证金。另一方面施工、货物类项目通过与银行、中介服务机构签订“三方”保密协议,封闭保证金专用账户查询端口,投标单位凭电子招标文件中随机识别码缴纳保证金,开标时现场解密,解决了以往通过保证金缴纳情况泄露投标人信息而引发的围标串标问题。与此同时,进一步理顺网上交易流程,工程项目全部实现网上澄清答疑,投标人在网上公告页面可自行提出疑问,并且投标人信息不被记录,招标人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网上回复,避免了以往因纸质答疑而出现的投标人信息泄密问题。
以房建市政工程施工为例,取消现场报名环节后和改革投标保证金缴纳方式,配套实施网上答疑、网上澄清、网上延期等措施后,同类项目投标人数量由2014年平均6人次,增加到平均10.34人次,提升72%,中标价格较评标基准价由2014年的96.26%,下降至93.48%,工程建设项目市场竞争更加充分。
推行采购人代表单独评标制度。强制隔离采购人代表与评标专家的任何接触,防止采购人代表影响评标专家公正评标。
为规范招标采购文件审核行为和工作程序,防止招标采购人通过招标文件限制其他潜在投标人,该办制定了《公共资源交易招标采购文件审核程序规定》,严格招标文件初审、复审及专家论证等程序。强化开标现场管理,制定工作规程,统一文件范本,实现开评标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
严肃查处公共资源交易违法违规行为。今年以来,该办遵循合法、公正、公开、过罚相当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制定了《青岛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并经相关机构审查后予以网上发布,使行政处罚工作处罚标准有据可依。截至目前,共受理应招标未招标、围标串标等行政处罚案件51起,全部按照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处罚完毕,共对31家单位进行了处罚,累计处罚金额240万元,为我市历年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违法违规处罚最严厉的一年,有力震慑了交易主体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建成全市统一的综合评标专家库。为促进专家资源共享,满足我市各类项目招投标评标专家评审的需要,整合建立了统一的综合评审专家库。建成后的专家库集成了政府采购、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地铁工程等专家库资源,具有专家行业门类齐全、专家管理科学规范、专家信息严格保密、专家资源区市共享等特点,有效解决了因专家信息泄露导致的围标串标等问题。新的综合评标专家库增加了省内外相关领域的优秀专家,人数由原来的1600人扩充到了3000余人,基本满足了我市各类交易项目评标专家评审的需要。
加快建设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为向建设全国先进的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平台迈进,该办深入调研和向其他城市取经,研究提出了平台建设初步方案。建立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信息库,入库企业信息1200条、人员信息8600条,为下一步公共资源交易信息平台正式运行做好数据准备。
来源:青岛日报/青报网 作者:戴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