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海口蔬菜储备项目招投标 神秘公司造假中标被终止资格

时间:2017年05月18日点击:

海口蔬菜储备项目招投标 神秘公司造假中标被终止资格

2017-05-18

   提供虚假材料被终止中标资格

  海口3000吨蔬菜储备项目招投标

  海南阳光益民实业公司“突出重围”名列招投标第一名

  记者调查

  公司登记地址在居民楼内,对门住户却坦言不知道这家公司;公司工作人员回避采访,负责人始终未露面回应……在今年海口3000吨蔬菜储备项目招投标中,一家认缴出资为50万元的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却“突出重围”,在经营管理、硬件设施等方面评分名列招投标第一名,但该公司因提供虚假材料被终止中标资格。那么,这家公司如何在招投标中摘得了第一名?南国都市报记者为此展开调查。

  南国都市报记者王子遥 林文泉

  海口蔬菜储备招投标 一家“神秘公司”拔得头筹

  2月16日,海口商务局在网站上公布海口市3000吨蔬菜储备项目招标公告,引起了省内农产品企业的重视。3月9日上午,5家参与招投标的省内企业工作人员来到位于海口的开标室现场。

  “我们对这次招标十分看重,事先准备了相当细致的材料。”参与招投标的一名企业负责人龚先生告诉记者,由于企业十分重视本次招投标,前来参加招投标的人员大多数是由企业主要负责人带队。但让他感到疑惑的是,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只来了一名年轻人,相关负责人并未露面,该名年轻人交完材料后就自行离开了。

  “海南乃至海口市范围内经营蔬菜储备和流通销售的企业就那么几家,然而我们从没听说过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这家企业,也从没有合作过。”龚先生说,“根据递交材料进行审评后的评分显示,该公司在经营管理、硬件设施等方面得分较高,在5家企业中排名第一,这让人感到诧异。”

  公司登记地址在居民楼内对门住户坦言不知道这家公司

  那么,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的经营情况究竟怎样?根据该公司在招投标时登记的公司信息,记者走访了其位于海口琼山区府城红城湖路1号港苑小区A幢1607房的公司地址。记者咨询了小区保安,保安表示他并不了解这家公司是否在小区内;而在A栋1607房外,记者看到该房屋的铁门紧锁,屋外并没有任何关于企业标牌。在门口的电表箱上,贴有一张水表登记卡,但其水表读数并未登记。居住在对门的1606房的住户告诉记者,1607房目前有人居住,据他了解,这名住户仅将房屋用于生活起居,并没有人在室内办公。至于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这一称呼,他表示并未听说过。

  随后,记者通过电话方式与该公司招投标的登记电话联络人取得联系。接电话的曾姓男子称他是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只是给老板“打工的”,不是公司主要负责人;对于记者提出采访公司领导和能否走访蔬菜冷库的要求,他称他正在外地,会帮助记者协调采访,但直到截稿时间,记者未得到任何回应。

  提供虚假社保材料谋取中标 经过核查被认定中标无效

  记者了解到该公司于2011年注册,注册资本为1008万元,目前实缴出资为50万元。该公司并非一直从事经营蔬菜购销行业,其此前为公共设施管理行业,经营范围包括园林养护及信息咨询等,到2016年4月,该公司经营范围新增了蔬菜购销、储存、冷藏等项目。

  5月3日,海口财政局公布了《关于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中标无效的通知》。通知中写到,今年2月16日,海口商务局3000吨蔬菜储备采购项目发布招标公告,3月9日组织开评标,经专家评审和采购人确认,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为第一中标候选人。但在3月22日,海口加旺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对该项目评审结果不满意,向海口财政局投诉,财政部门启动对该项目的核查。经查,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在投标过程中提供虚假社保材料谋取中标,依法认定其中标结果无效。

  招投标中设置供应商资格 但一些要求不见踪影

  针对此事,5月16日,海口商务局总经济师陈量子介绍,根据“海口市市政蔬菜储备方案”的相关要求,开展该项目的招投标工作。该局按照要求,最终选定由海南和信源公司代理3000吨蔬菜储备项目招投标工作。

  记者了解到,2014年的海口市蔬菜储备项目招投标,设置了供应商资格要求,规定公司要具有冷藏能够储存1000吨以上;公司成立两年以上,具有从事蔬菜购销经验等。但在2016年的招投标中,这些要求却不见踪影。

  陈量子表示,此次招投标规定了公司要具有冷藏能够储存1000吨以上,只是在公示文件中没有体现,但“标书”上是有明确规定的;而之前规定“公司成立两年以上,具有从事蔬菜购销经验”的要求,海南和信源公司回复称,根据《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相关规定,所以进行除去。此外,由于海南阳光益民实业有限公司的中标结果已被认定为无效,并不影响中标的另外两家企业。

  招标代理公司回应 招投标流程符合规定

  海口商务局市场运行调节处颜处长介绍,海南和信源公司代理招投标后,该公司根据相关要求制作招投标“标书”,海口商务审核通过后,即可开展工作了。

  海南和信源公司副总经理黄显丰介绍,“标书”通过后,公司便前往海口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备案,之后发布招投标公告,符合条件的公司可在网上报名,因保密原则,直到开标当天,才知道有5家企业通过报名。

  开标当天,报名通过的企业按“标书”上的规定,携带公司材料到指定会场,交给会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通过省政务中心专家库,随机抽取5名专家到现场评比,另外还有2名海口商务局的工作人员参与评比。7名评比人员对参与招投标的公司打分后,分数排前三名的将成为中标候选人。

  招投标材料是否需要核实?提供虚假材料自行承担责任

  记者采访中发现,开标当天,报名通过的企业将投标文件交给海南和信源公司,内有企业业绩、社保、纳税等材料,这些材料马上交到专家手中,专家只能根据桌面上的文字材料打分。如果企业提供的信息存在虚假等问题,是否需要核实环节呢?

  对此,黄显丰表示,开标当天,报名通过的企业将投标文件提交上来,同时又要当天请专家打分,根本没有时间去核实这些材料。如果企业先提供材料,待审核清楚后再请专家打分,这材料审核起码需要几天时间,期间大幅增加泄密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是大型招投标,50多家全国各地企业来投标,这些企业信息又如何审核?所以,在“标书”明确规定,企业提供的材料如果有虚假,自己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此事,本报将继续关注。

 

 

    来源: 南国都市报 作者:王子遥 林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