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快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招标采购行业一周要闻(5月15日—5月19日)

时间:2017年05月25日点击:

招标采购行业一周要闻(5月15日—5月19日)

2017-05-25

 

NO.1

  国务院:今年底实现社保数据全国共享

  近日,国务院办公下发《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7〕39号)。2017年7月底前,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将正式开通上线,实现政府部门间跨地区、跨层级的信用/招投标/社保等数据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应用。

  国办在《通知》明确要求:2017年12月底前,实现信用体系、公共资源交易(包含工程建设招投标数据信息)、投资、价格、自然人(基础数据以及社保、民政、教育等业务数据)、法人(基础数据及业务数据)、能源(电力等)、空间地理、交通、旅游等重点领域数据基于全国政务信息共享网站的共享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负责)。

  这些重点领域的数据信息共享,对行业带来了一定的改变。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5]63号),要求: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应当纳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

  项目的招审公告、记录、中标候选人公示等信息,都将在平台上公开、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

  今年年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进一步明确,将在2017年年底,基本实现全国社保一卡通。一卡通的信息将包括:个人参保信息、个人就业信息、职业资格证书信息,社保信息全国一旦联网,对目前挂证的影响可能有:人证分离的挂证将消失、人证合一的挂证或将继续存在、一证同时多项目挂将被终结。

  若全国社保联网,将导致很多挂证人员不再能够挂证,同时一证多项目挂的情况也将越来越难,短时间内将出现证书紧缺情况,也就是说2018年或将是证书紧缺的一年,证书使用成本将进一步提高。未雨绸缪,建筑企业提前做好准备,不要让证书成为企业发展的绊脚石。

  此外,企业/个人的信用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处失信,处处限制”将不再是一句空话,由多部委(门)构建的信用联合惩戒体系会发挥巨大的威力!

NO.2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安全生产失信行为将被限制投标

  日前,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对安全生产领域失信行为开展联合惩戒的实施办法通知》,明确对10类安全生产失信行为进行联合惩戒。

  联合惩戒的对象为在安全生产领域存在失信行为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分管安全的负责人、负有直接责任的有关人员等。

  联合惩戒措施包括依法限制参与建设工程招投标等29项惩戒措施。

  联合惩戒和“黑名单”管理的期限为1年。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不高,很多社会成员守信激励不足,失信成本偏低,对失信行为进行惩戒,既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NO.3

  电子评标系统火眼金睛,51家建企违规投标被通报

  近日,湖北鄂州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评标委员会根据电子辅助评标系统“雷同性分析”,发现部分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存在三大问题:

  “标书之间的硬件信息”相同(即:在同一台电脑上编制电子档)

  “电脑机器码”相同(即:在同一台电脑上编制报价文件)

  “软件加密锁码”相同(即:使用相同的造价软件加密锁在不同的电脑上编制商务标电子档)

  评标委员会将此类投标视为投标人相互串通投标,对涉及问题单位的投标予以否决,对存在问题的51家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在电子评标系统的“火眼金睛”下,过去的一些“小动作”不管用了。违规成本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容易被发现,建议大家在投标时,千万不要做违法、违规的事情。

NO.4

  四川“守重”企业达5886户招投标或被优先考虑

  5月以来,四川工商部门按照《四川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宣传工作方案》有关精神,在全省集中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以下简称“守重”)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各类市场主体深刻认识加强合同信用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诚信守约意识,提高合同信用管理水平,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公示,是工商部门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对企业合同信用信息进行记录并向社会公示的行政指导活动。相关行政部门、金融机构和各类经营主体可以通过公示信息了解公示企业合同信用情况并进行监督。

  四川省工商局合同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为顺应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四川省工商局对“守重”工作机制做出了一系列调整,将过去对“守重”企业的考核认定转变为申报公示,突出“自愿申报、标准公开公平、动态监管、社会监督”四项原则,通过引入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实行网上申报、开展抽查工作等措施,引导企业守信自律,推动构建企业诚信体系。“守重”活动的工作重点也从最初帮助企业建立企业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合同法律意识、提高合同管理水平,逐步发展为增强企业合同信用意识,提升企业市场形象,促进企业发展壮大。如今,是否是“守重”企业已经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衡量当事人合同信用的重要标志。

  为确保“守重”活动的严肃性,四川省建立了社会监督机制和失信企业惩戒机制,对“守重”企业实行动态监管,并将监管贯穿于整个公示期间,通过开辟社会监督渠道、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和回访,强化监督力度。

  在监督过程中,一旦发现企业经营行为不规范,立即给予警示和告诫;发现企业合同信用丧失,存在合同欺诈等违法失信行为,立即撤销“守重”公示资格,并在四年内不再允许其参加“守重”活动。同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开信息,利用社会公众舆论抑制失信行为,倡导守信经营,着力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社会风气。

NO.5

  安徽破获特大串通投标案涉案标的额8253万元

  5月19日,从安徽滁州明光市警方获悉,近日该市历时3个月成功侦破一起特大串通投标案。犯罪嫌疑人高某某、周某某、谢某某等人在明光市某道路施工招投标活动中,以借用其他企业资质、支付好处费等方式进行串通投标犯罪,涉案标的额8253万元。目前,警方已抓获犯罪嫌疑人10人,采取强制措施10人。

  今年2月24日,明光市某道路招投标工作在该市招标采购中心举行开标,然而中标企业以低于投标最高限价2%的价格中标,中标价格远高于预期,这让在场的招标中心工作人员心生疑虑,这看似符合程序的招投标活动,可能隐藏着不为人知的阴谋。

  随后招标中心将此事转交给明光市公安局。经初步审查,明光警方决定对该案立为串通投标案侦查。该案案情重大,在明光市尚属首例。专案组决定从中标公司入手,核实与中标公司相关的投标参与人的个人情况、家庭成员、活动轨迹、关系人等基本情况进行摸排梳理。经过近3个月的秘密工作和广泛取证,高某某、周某某、谢某某等人逐渐浮出水面,并于4月底陆续落网。

  经查,今年2月初,明光市发布某道路招投标公告后,嫌疑人高某某、周某某、谢某某等人经过商议,决定联系挂靠有资质的10余家公司到明光参与围标、串标活动。为达到高价中标的目的,众人经过事先谋划,打算以低于投标最高限价2%左右的标价来确定各家参与公司的投标报价,并通过小额担保公司为每家参与围标、串标的公司提供80万元的投标保证金、制作标书,使公司顺利参与围标、串标活动,最终其组织参与围标、串标的公司高价中标。

  5月12日,因高某某、周某某等人串通投标行为而搁置的项目,在明光市招标管理中心重新举行招投标,通过合法的招投标程序后,此次的中标价格为6808万元,仅此一项就为政府挽回直接经济损失1445万元。

  目前几名嫌疑人已被刑拘,该案还在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NO.6

  福特汽车零部件供应商Kiekert涉嫌串标

  美国司法部表示,在福特汽车公司2008年中期到2013年中期的零部件采购过程中,KiekertAG公司涉嫌在相关采购中存在部分串通投标行为。据了解,KiekertAG公司将会在美国底特律地方法院对一项相关刑事指控认罪。

  KiekertAG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KiekertAG公司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后悔。这一行为导致我们不得不与美国司法部门(美国司法部)达成和解(认罪协议)。KiekertAG公司已经在内部展开了一次全面调查,并将全力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

  “除此之外,我们已经加强了自己的内部控制措施,进一步强化对公司全球各地员工的培训措施。KiekertAG公司不能容忍违反法律和监管政策的行为发生。我们将继续坚持自己参与自由公平竞争的明确承诺”。

  目前,美国司法部与KiekertAG公司最新达成的这项协议,是美国政府针对国内汽车供应链中存在的价格垄断和串标行为进行的一项长期调查结果。据了解,这也是美国国内监管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起诉。

  在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也发生了类似的调查。美国司法部表示,包括KiekertAG公司在内的48家企业,以及65位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直在接受这项持续进行的调查,这些企业和管理者已经同意为这项犯罪行为支付共计29亿美元的罚款。

  美国司法部表示,除了刑事罚款之外,KiekertAG公司已经同意与美国司法部进行合作并继续推进这项调查。而KiekertAG公司与司法部达成的认罪协议还需要等待联邦法官的最后批准。

  来自美国司法部反垄断部门的助理总检察长布伦特·斯奈德(BrentSnyder)表示:“反垄断部门已经发现了50多个涉及汽车零部件的串标行为”。

  “对于美国汽车制造商来说,他们(指零部件供应商)不是秘密的卡特尔集团。是美国消费者在购买他们的汽车,因此他们有义务通过竞争行为来给自己的产品设定价格”。

 

 

 

     来源: 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