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公管办多措并举维护招投标市场持续健康
2014-04-09
自2013年我市招投标体制改革以来,市公管办以整合监管职能,强化制度建设,创新监管机制为重点,着力规范招标程序,加强招投标信息化建设,严厉打击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规范了我市招投标市场秩序,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创新做法是:
一、调整发包方式,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发包“零审批”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自3月1日起,对于全部使用外资或民营资本投资的三产服务业项目(如商品住宅、综合写字楼、酒店、商场或其他公用事业项目),可以由投资人(发包方)依法依规自主选择发包方式,报市公管办备案。此举措将大大减少这类项目的交易时间和交易环节,项目发包环节从原来招投标平均需要25天改为资料齐全即时办理,大大减轻发包方和承包方的交易成本,加快项目推进。
二、努力遏制围标串标现象,严厉打击招投标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加大招标信息公开力度。所有招标信息除了海宁市公共资源交易网站发布外,同时在浙江招标投标网上发布,潜在投标人的范围明显扩大,围标难度显著增加。
二是为遏制潜在投标人的围标串标行为,市公管办出台了延长报名时间的规定,投标报名时间从公告发布后的5天延长到19天(至开标前一天),开标前一天投标人均有资格随时报名,最终的投标人家数不确定,增加了围标串标难度。
三是实行网上下载招标文件和网上投标报名。投标人网上报名名单在海宁市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中自动保密,包括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人员内的所有人在开标人均不提前知晓投标人名单。
四是联合执法加大处罚力度。2013年9月,成立了市公管办牵头的招投标联合执法小组,明确联合执法程序和要求。自联合执法小组成立以来,市公管办会同相关部门查处了9个项目招投标中13家投标人的违规行为,并根据不良行为记录公示办法,限制其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承接新业务资格。
三、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增强招标市场与施工现场联动
市公管办会同市住建局建立了全市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诚信考核体系和不良行为记录库。由住建局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施工企业和项目部的工程质量、施工安全和市场行为等对其进行诚信考核,公布考核结果。首次建筑企业和市政企业考核结果已经公布,3月1日后发标的项目将在评标时计算诚信考核得分。同时,施工企业和项目部的违法违规行为经主管部门查处后,统一记入不良行为记录。
诚信考核结果和不良行为记录在招标评标时对投标人进行加分或扣分,此举措鼓励投标人通过提高施工现场工程质量、施工安全水平,规范市场行为,减少违法违规行为来争取考核优良,争取投标时评标加分,争取更大的中标概率。从机制上鼓励投标人主动规范市场行为,提高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水平。
四、打击“职业陪标人”,净化招投标市场
在去年浙江玉环查处的串标案中,出现了“职业陪标人”的角色。他们一般挂靠了多家外地企业,以“只陪标不中标”的方式参与招投标活动。这些企业或个人不论是否参与竞标,只要报名就能获取退标费。希望中标的人就通过这种付退标费的形式,让其他参与报名的单位退出竞标,再以基本接近业主预算的价格中标。为了打击此类违法违规行为,市公管办出台了规定,一个月内投标报名后无故放弃投标2次的,投标人将被取消其下一个月在我市的投标资格;一个月内发生五次(含)以上的,将限制其在我市投标资格三个月,直至清退出我市建设工程招投标市场。此举措的实施,改变了以往投标报名二十多家,到场开标七八家的不正常现象。自去年12月份实施以来,已有3家施工企业因无故放弃投标被记入不良行为记录。
五、加强评标专家管理,体现公平公正
一是弱化技术评标,减少技术评委人为因素对评标结果的影响。除大型复杂项目外,一般项目取消技术标或取消技术标打分,采用技术标合格通过制,商务得分和企业信誉得分高者作为中标候选人。
二是市级平台招标评标专家从全省统一的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电话语音通知,开标前评标专家名单保密。
三是完善了镇级平台评标专家管理。修订了管理办法,对专家资质、抽选过程、评委会组成、评标过程、不良行为惩处做出明确规定,调整了镇级专家评委库,扩大了镇级项目的专家抽选面和随机性,有效防范评标专家不公正评标问题的发生。
六、全面推行信息化电子化招投标,提高交易效率
自2013年8月1日开始,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招投标系统正式投用,在省内率先实现了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用户注册、招标方案审核、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下载、答疑、投标、开标、评标、定标、费用管理、监督和资料归档等招投标全过程网上电子招投标。
通过创新招投标方式、优化招投标流程,计算机自动分析对比等手段去预防和解决目前招投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实现了投标人和评委名单保密;标书相似度分析,发现围标串标线索;多环节检查,遏制选择性废标;操作过程留痕,增强可追溯性;信息公开透明,实现阳光运行。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社会资源,降低交易成本。至3月底已有384个项目使用该系统实施了电子招投标。
七、创新设备招标新模式,有效节约政府投资。
电梯、空调等设备招标,一直以来是招标中的难点。普遍存在性能参数设置复杂、招标过程繁琐、投标人较少,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直接造成招投标投诉较多且容易产生投标人围标串标等违法违规现象,社会反响较差。针对以上情况,市公管办出台了新规定,明确了涉及电梯及空调设备采购与安装的招标项目,可以采用有条件的最低价法或二次报价法。2014年1月份在海宁市图书馆空调项目采购与安装招标中,首次尝试采用二次报价法招标,即经评审后预中标的前三名通过二次报价,报价最低的为中标候选人。本次招标中,工程预算价为830万元,中标候选人首次报价为668.67万元,二次报价后,最终中标价为584.95万元,中标价较首次报价降低了83.72万元,降幅达14.3%。此举有效节约了政府投资,实现了择优选取,为招标人选择到了满意的中标单位。
八、完善中介管理机制,规范中介机构行为
制定《政府投资项目中介机构入围库管理办法》,建立中介机构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入围招标机制,强化对中介履职的日常考核监督和动态管理,实现末位淘汰制,解决中介机构中介不中、质量不高、效率底下的弊病。目前,已完成了造价咨询、小型工程监理、勘察、招标代理、桩基检测等中介机构入围招标。增加了政府投资项目业主选择中介机构的方式,加快了项目推进,提高了工作效率。